您 好,欢迎进入8797威尼斯老品牌vip版官方网站!

高等教育公平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发布时间:2015-01-06 | 人气:

高等教育公平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雷阁

摘要:高等教育改革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我国的高等教育公平还存在很多问题,从总体上看 当前我国教育在教育起点,过程和结果都表现出一定的不公平现象主要表现在经济不平衡造成地区间资源分配不均;不同区域,不同群体和阶层以及不同学校、不同文化背景下以及高考制度实施中的不公,通过分析其原因并浅析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高等教育 教育不公 起点不公 资源配置

近年来,教育公平问题已成为我国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所关心的重要问题,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2010-2012年)》把“促进公平”作为工作方针,促进公平成为了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 然而教育公平的实现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多年的积累和沉淀,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见,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长时间的积累,需要几代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特别是高等教育改革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国家高等教育正在向大众化迈进,但在高等教育繁荣发展的背后, 仍然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问题。

1教育公平的概况

1.1教育公平的意义的和含义

公平是人类社会不断追求的理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中的延伸和体现,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离不开教育的公平正义,教育公平是最重要的社会公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体现,是社会公平的延伸,是社会的基础性公平。 我们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教育公平问题,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教育公平作为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

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在享受公共教育资源时受到公正和平等的对待,包括教育机会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质量公平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教育结果公平。好的教育,公平的教育,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为多数人提供同等机会、同等优质服务的教育。教育公平必须树立两个基本概念,即“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

1.2等教育公平的含义

高等教育一直被作为精英教育,是教育领域里的精华部分,能够进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是每个社会大众的追求。

高等教育公平是教育公平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延伸,基本含义指公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均等,包括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 高等教育过程中机会均等和高等教育学业成功机会均等[1]。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是指每位公民都均等地享有接受符合其能力发展要求的高等教育的机会;高等教育过程中的机会均等是指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每位学生都均等地享有接受其所选择的高等教育的机会;高等教育学业成功机会均等是指每位接受完高等教育的毕业生都应该受到社会平等对待,得到其应享有的社会待遇。

2高等教育公平目前存在的问题

高等教育改革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高等教育严重供给不足的情况在一定程度得到了缓解,越来越多的来自农村的学生也能进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但我国的高等教育公平还存在很多问题,从总体上看 当前我国教育在教育起点 过程和结果都表现出一定的不公平现象.主要表现在经济不平衡造成地区间资源分配不均;城乡差别;贫富差距和家庭社会、文化背景所形成的阶层子女的入学机会不公平,民办高校得不到公平对待以及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存在民族差别等几个方面。总结如下:

2.1教育资源配置不均

高等教育资源对不同学校的扶持往往会有所侧重, 如我国的  211工程 高校支持政策。针对这种现象带来的不同高校的差异性、非均衡性发展, 有人提出应该按照公平的原则对高校进行公开评估,从而确定资源分配的合理流向。

2.1.1 地区间的差异

从就学机会增加的角度来看,高等教育的公平状况是有所改善的。而资源的不足又衍生高等教育新的不公平问题[2]。我国教育资源的配置是极其不均等,主要表现全国大部分的高校和重点院校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而西部等落后地区很少。另一方面我国教育支出是两级拨款模式,由中央和地方按职责进行拨款,但地方支出占绝大多数,如在 2010年,地方教育支出占总教育支出的 95%左右,因此教育支出的多少严重依赖地方水平。优质资源和师资力量更多地向优势地区投入,教育制度和政策向优势地区倾斜。

2.1.2 学校之间的差异

主要表现为国家教育投入上,重城市,轻农村。好的教育教学设施、师资和管理等公共教育资源流向城市。在我国,重点院校和普通院校的教育资源配置有很大的差别,从而使得教育质量存在差异。“985、211”院校不管在国家的财政投入与资源配置上处于优先地位,不管在专业资源的配置,国家的关注还是科研项目上都占据的绝对的优势,而地方性院校仅有当地政府的资助和自谋资源。

2.2 教育机会不等

2.2.1高考制度导致的起点的不公平

一方面比较突出表现在名校省际配额制度上、表现在高考招生标准不统一的制度上。这样北大、清华每年在北京地区的招生名额往往等于几个省的总和,一个陕西户口的学生要上北大,高考分数却要比北京户口的学生多出许多。还有各种不一致的优惠政策和加分政策的出现使得高考制度的公平性渐失本色。

另一方面教育公平是围绕着分数而言的,教育公平实质是教育分数的公平。偏科的同学是不可能考取重点大学的,但偏科的同学又同样是对某方面知识特别感兴趣的同学,由于考试制度的限制,使他们放弃了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这些偏科的同学对他们所偏爱的科目有着不同寻常的热情,而这种热情很有可能就是将来一项重大发明的最有力的承担者,而我们的教育却过早的将他们排除。

2.2.2 收入阶层的差异

对于那些名牌大学的知识分子或者干部家庭背景下的学生,其在入学竞争中,要比农民家的子女的入学优势大很多。首先他们赢在了起点上在义务教育阶段享受着优越的教学资源和师资,有着宽泛的视野和广泛的爱好。相比而言,学费对于一般的农村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而这些学生在选择大学的时候,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只能选择那些学费相对较低的军校、师范院校。学费直接成为他们进入大学的一道门槛。这在高等教育的起点上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不公平。

2.3高等教育结果不公平 

就业就是大学生进行高等教育的目标也是高等教育的终点,但是以目前情况来看,大学生找工作越来越难。对于那些快要淘汰的专业,高校还是在不断地进行扩招,对于有些专业高校学习的深度不够等等使得大学生的就业难。用人单位对于重点大学和普通高校的大学生没有给以平等的竞争机会。在用人单位中明显会有985,211院校毕业生优先考虑的的政策偏见。这对于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进行造成了阻碍。

2.4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地位不公平

由于体制转轨的特殊背景,民营学校在我国还远未得到充分发展。目前,民办高校自身以及民办高校的师生都面临着很多教育上的不公平。具体包括:一是民办高校的文凭受社会不公平对待。社会上的许多招聘单位对民办高校毕业生存在着歧视思想。这种歧视使得民办高校的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二是在招生方面,民办高校无法与公办高校相抗衡。公办高校凭借着教育部门教育政策的优势,在招生与招生计划上往往占有先机,民办高校往往只能在隙缝中生存。由此,民办高校的生源质量大大低于公办高校。三是民办高校在教育经费上享受不到与公办高校的公正待遇。在政策上我国大力支持和鼓励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然而,在教育经费上,政府却表现得很含糊,民办高校几乎很难得到国家的资助。这些不公平阻碍了民办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2.5民族教育发展的不平衡

在校生比例是起点公平的一个重要的标志 近年来,各种数据显示,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跟不上民族人口的增长速度和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民族地区院校教育质量与学科设置还不成熟。自2010年新一轮内地高校支援新疆培养人才协作计划启动在进一步缩小地区间的教育不公,都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3 高等教育不公平的原因

3.1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直接导致教育的不平衡发展。国家的长期战略优先东部省份发展,牺牲中西的资源和更优惠的政策支持东部省份的经济快速发展。总之这种格局已经存在,并对我国高等教育公平产生了不利的影响。长期以来国家对农村地区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投入不足,造成农村地区的初中等教育基础设施和师资水平与城市有着巨大的差距[4],这也造成城乡的初中等教育水平差距明显,间接造成了来自农村的学生的高考入学率低于城市的学生高考入学率。在我国目前的教育经费投入体制中,教育经费严重依赖地方财政,也就说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区域经济的这种不平衡直接导致了我国区域间教育经费投入的巨大差距,也造成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不平衡。

3.2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平衡

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此国家或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程度。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必然也是随着经济资源的分化而出现不均匀分配的。一般来说,经济较发达的国家或者地区可以为高校投入较多的经费,并且可以培养较多的大学生,例如我国的北京、上海等经济较发达的地区,高校数量较集中,大学生也比较多。由于这种空间的不均衡分布,使得那些高校较少的地区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也就不均衡。同时教育财政性支出分配东、中、西部地区间的差距较大,这种投资的政策性倾斜,是产生高等教育不公平的原因。

3.3高等教育投入的不足

一方面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较小,去年为最高比例3.48%。如果高校不断地进行扩招,而教育投入加大的话,不难看出,教育资源供需将存在很大的问题,进而会给公民受教育机会带了差别一个重要原因。另一方面教育经费投向的差异,在我国教育投入不足的情况下,教育经费的分配使用上存在着很多不公平的现象,例如,对于北京、天津等东部沿海发达省市的高等教育经费投入远远超出中西部省市和全国平均水平,且二者之间经费投入差距有扩大的趋势。俗话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如何切实改变我国高等教育的不公平状况,已经成为目前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5]。 

3.4高考制度的不健全

从目前来看,我国的高考制度还是一个比较公平的选拔制度,但是由于民族地区经济基础薄弱 教育文化相对滞后,适龄青年在高考中与发达地区相比直接就输在了起跑线上。另外各地高考的录取比例都有地方保护主义,特别是北大清华每年本地学生录取分数要明显低于其他地区,录取比列大大多于在地方省市的名额。甚至到地方县区仅仅只有一两个名额。

3.5社会收入水平的差异

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拉大也是造成我国高等教育不公平的重要深层次原因。有学者认为,现阶段我国教育公平制度供给不足,落后并且存在诸多缺陷,严重影响了教育公平制度结构系统的完整性,妨碍了教育活动的公平和公正[6]。 其中社会制度和教育制度自身都对教育公平起影响作用,就社会制度来说,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与教育公平问题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3.6 高等教育制度本身

一些学校制度带来的不公平,例如一些“重点学校制度”“示范学校制度”等等,这些重点学校与示范学校占据着绝大部分资源,从而使得与一些普通学校的教育质量存在巨大的差别。

当然造成高等教育不公的现象还有更多的原因,有学者认为认为,造成高等教育中出现不公平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经济原因、教育系统内部原因和文化原因等[7]。 

4.解决我国高等教育不公平问题的措施

4.1建立合理的高等教育资源分配制度

教育部门在分配高等教育资源时要遵循平等、对等和补充的原则,对有限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改变我国目前高等教育资源过于集中于重点高校的局面。要适度淡化“重点高校”情结,既重视重点高校,也重视非重点高校,在争取建设几所世界性一流大学的同时,也要保障各高校的公平竞争,资源的公平配置,注重提高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

4.2加大教育投入

在重点高校与普通高校之间保持平衡。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国家财力还很建设成高效全面公平的教育体系还有相当多的困难。基于高等教育总量投入不足的现状,为防止教育资源配置在地区和城乡间的差距扩大,政府部门应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支持力度,在财政拨款上予以倾斜支持。以期望有助于促进农村学生进入高等教育学习机会的提高,实现高等教育机会均等。除此之外,高校还要进行多元化投资,要采取多种渠道进行教育资金筹集,以此来解决高等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为教育公平提供了物质基础,从而学费标准也得到真正的降低,使得学生和家庭的负担有所减轻,最终使得接受高等教育的弱势群体得到了保证。

4.3大力强化政府实现教育公平的保障功能

其一确定高等教育公平的理念,制定高等教育公平的评估标准。譬如,通过立法的方式确定重点院校与一般院校的比例,对不符合标准的要依法给予行政或法律处罚,对教育领域中的各类违纪违法行为坚决予以制裁和打击,进行严惩。其二,我国就业存在着严重的就业歧视,而且随着我国高校扩招,毕业生人数骤增,就业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就业歧视现象更加严重。就业歧视极大地伤害了高等教育公平的原则,政府应当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出台相关法律,在全社会营造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就业环境,避免和杜绝就业歧视。

另外 加强对资源分配过程的监督,通过制度改革和政策调整,克服那些明显影响 损害教育公正的制度性因素,政府完全是大有可为的,维护教育公平,构建一个和谐的教育环境,是对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一个考验。按照中央的要求,应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努力保障教育公平,大力营造让每一个公民都能公平、平等地接受教育的良好环境人民群众教育需求日益增长。

4.4完善高考制度的公正

政府是维护和促进教育公平的社会主体, 在缩小教育差距 增进教育公平上承担着主要责任 教育的不公, 不仅是资源分配的不公, 更是规则的不公 制定公平的分配规则。深化教育制度改革,尤其是高考招生制度,需要打破身份、户口、地域界限,统一考试试卷、统一录取分数线、统一调配专业。有学者认为高等教育公平问题主要是由制度缺失造成的,解决的根本途径是进行制度创新。目前,教育部已经发现这个问题,要求教育部所属高校减少所在地的招生计划,增大河南安徽、江西、贵州等中西部高等教育落后地区的招生计划,但收效不大,各省级政府以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作为主要政绩来宣传,在地方保护主义作用下, 高校招生生源计划属地化倾向越来越严重 特别是国家重点高校(985、211学校) 本科招生计划成为各地争夺的主要对象。所以教育制度真正的落实的重担还需要教育部门的具体执行。

4.5教育部门自身

高等教育结构对高等教育公平的影响伯顿·克拉克指出,“如果高等院校各具特色,而不是被呆板地纳入一个大而统的体系高等教育就能够最有效地体现公平精神[8]”。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应该根据经济发展所提供的可能积极扩展高等教育规模逐步形成多层次、多类型、上下贯通的高等教育体系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我国某些院校如社区学院以及民办大学可以率先进行这方面的尝试。当然吸引弱势群体中有前途的学生入学必须配以良好的补救性资助政策。

科尔曼把教育公平看作是教育机会均等与学生学业成绩教育效率的统一[9]同时高等教育应该提高教育质量扩招后宽进严出、把教育机会均等与学生学业成绩教育效率有机结合起来。正如学者指出 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如果是公平的, 那么必须满足一个前提那就是每一个人争取获得高等教育机会的各种非主观条件(包括学习的物质条件、学习的时间、选择学习的自由程度、所受教育的水平、个人的特质倾向等等都会影响分数的因素)是相同或相似的[10]

教育者作为教育公平的具体执行者,其自身的素质在这一层面上至关重要,诸在具体的教育工作中,要有“博爱”的胸怀,向着教育公平的方向努力,促进受教育者的公平发展。受教育者的公平发展,应是符合学生个性的发展,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独特个性,因势利导;要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4.6对贫困生资助体系要不断完善 

在高等教育收费上,对贫困学生实行补偿政策,建立行之有效的奖学金、助学金和学生贷款制度[11]这虽然为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解决了不少的困难,但是对于这些学生的需求不能够完全满足,因此,必须对这一状况进行改变。第一,要完善相关条件把有限的资助保证资助给真正需要资助的学生,目前高校还是存在还是由关系得到各种资助,而这些学生都不在弱势群体的范畴。因此,要建立完善的信息服务机构,准确的了解提出申请的学生的家庭状况。第二,加大学生的资助力度资助力度加大也就是说能够满足大部分贫困生的需求。除此之外,应进一步扩大国家助学贷款的金额,延长还款年限。

以机会公平为主体的高等教育公平是人类社会在实现自身发展过程中追求的共同价值目标。制定高等教育制度和政策的过程中,如果更加注意到教育公平的相对价值和政策实施的有限性,将有助于推动高等教育公平性的多元化、适度及动态发展。

完善高等教育公共财政政策,维护高等教育公平,推动高等教育发展,让更多贫困进入高校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提高全民的福利水平,是我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目标和追求。我国目前在此领域虽然还存在一些问题,某些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但是需要看到是,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是一直在进步和发展的,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国的高等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将会一步步的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 郑芬芸.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与教育公平问题探析[C]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0:115-119.

[2] 顾艳梅.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现状浅析[J].科技资讯,2006,(19)

[3] 孙新.我国教育公平制度的供给[J].教育评论,2010,(5).

[4] 汪伟.中国社会阶层向“上”流动仍阻碍重重[N].新民周刊报,2004-8-7

[5] 刘琦.中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2.

[6] 张珏.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及其公平[J].教育发展研究,2004,(9).

[7] 王宁宁.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研究现状[D].首都师范大学,2008.

[8] 伯顿·R·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M].杭州大学出版社, 1994.292.

[9] 马晓强.“科尔曼报告”述评--兼论对我国解决”上学难,上学贵”问题的启示[J].教育研究,2006(6).

[10] 刘 旭.论大众型大学的教育公平使命[J].教育与经济,2004(4):12-14.

[11] 米红,王德林.20世纪90年代我国区域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变化的实证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2003,(6)

上一条:普通高校民族预科教育会考模式改革研究

下一条:第二语言学习动机:概念、类型及对学业成就的影响